近日,“循江问水 潮头逐梦”2023年江城日报社提升“四力”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活动采访小组走进“关东石材第一乡”蛟河市天岗镇,探访吉林蛟河天岗石材产业园,解锁其“点石成金”的密码。
吉林蛟河天岗石材产业园是我省最重要的石材开采和加工基地,其石材产品占中国东北地区市场份额60%以上,占吉林省市场份额80%以上。截至2022年底,吉林蛟河天岗石材产业园GDP累计实现30.29亿元,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87.74亿元。丰富的石矿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300余家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采访小组循着牤牛河,来到吉林蛟河天岗石材产业园的园中园——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详细了解园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严守安全和环保两条底线、加快推进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程。
在建江、华善、中吉三家石材企业,采访小组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着花岗岩从一块块荒料到“吉林白”高端大板的加工和打包过程。目前,“吉林白”已成功打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京张高铁和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内国际高端市场。
近年来,蛟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绿色矿山、循环经济、长远发展”总体布局,将绿色循环和谐共生的宗旨与理念贯穿于发展的步伐中。
天岗,因山而得名,因水而灵动,因石而兴盛,近年来更是因其拳头产品“吉林白麻”(“吉林白”)而蜚声国内外。
作为关东石材第一乡,天岗在江城、在吉林省、甚至在整个东北的版图上,都堪称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存在。
“全国七大花岗岩产地之一,域内花岗岩总储量达100亿立方米,已探明饰面花岗岩储量47亿立方米;其石材产品占中国东北地区市场份额60%以上,占吉林省市场份额80%以上;广泛用于广场、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亚运村等建筑,部分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短短百余字,道出了吉林蛟河天岗石材产业园实实在在的“家珍”和可以预见的辉煌“钱”景。
10月18日,远山斑斓,近水静美,秋意正浓。“循江问水 潮头逐梦”2023年江城日报社提升“四力”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采访小组一行11人顶着绵绵秋雨,沿河行、上矿山、下厂区,一路叩山问水,实地探访吉林蛟河天岗石材产业园的园中园——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
天岗,得名于当地最高峰——长白山余脉老爷岭西麓、海拔1156.9米的天桥岗。像天一样高、像桥一样平的山岗,多么富有诗意和美感;牤牛河,属松花江一级支流,光是听名字,即可知其水势之浩大、水流之湍急——在农村,只有特别强壮的牛,才被叫作牤牛。
据《吉林通志》记载,牤牛河名为“伊罕阿林河”,“伊罕”为满语,意为牛,“阿林”即山,其含义为河出其山。牤牛河发源于天桥岗和生菜顶子两峰之间的水壶沟,由东南流向西北,沿途汇集六道、窝集、红星、大伙棚沟、永丰等河流,穿天岗境内而过,于市区九站街道东侧投入松花江的怀抱。
牤牛河河道总长80余公里,平均河宽50米,河口与河源相对高差443米,在天岗境内河长48.45公里、流域面积491平方公里。宽阔的水面,巨大的落差,使得牤牛河水从高山密林间奔流而下一路向前,激越处有如鼓乐齐鸣、万马欢腾。千百年来,正是这日夜奔流最终汇入松花江的牤牛河水,滋润灌溉了沿岸的农田庄稼,哺育了生于兹长于兹的一方儿女,也赋予了他们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的血脉基因。
史料记载,自明代起,此地已有石雕技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天岗石材业开始起步发展;及至世纪之交天岗石材产业园成立后,“五十里石材走廊”建成,牤牛河一直用她博大如母亲般的胸襟,源源不断地为这一日渐壮大的产业提供着滋养补给。
时代更迭,岁月变迁,进入新时代,当地石材产业走上快速崛起之路,尤其是2019年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落户园区,日益焕发勃勃生机的牤牛河更以其1亿立方米的年流量,与支流红星河上的红星水库,共同为当地300多家石材企业提供着充沛的生产生活水源,助力天岗用上天赋予的精美石材打造出一张当代的靓丽名片。
“对于天岗人,说‘牤牛之水天上来’,说她是母亲河,一点也不为过。”陪同踏查的蛟河市水利局运营管理科科长高宪顺由衷慨叹。
与石头朝夕相伴的天岗人,更是打心底里坚信,这些看似普通、他们赖以生存的石材,都是经历了大自然上亿年风雨、吸收了天地精华而形成的宝贝。
“广场的方块石、人民大会堂的台阶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石,都开采于蛟河天岗,都是我们的‘吉林白’。”说起天岗辉煌过往,天岗石材产业联合会会长石文君滔滔不绝,语气里满是自豪,“天岗石材最主要的产品就是花岗岩‘吉林白’,它质地坚硬、高贵典雅,无论是硬度、耐磨性,还是光泽度、花纹美观程度,都甩国内外同类产品一大截。”
“不过,”石文君话锋一转,“天岗石材业的大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吉林白’之所以能够做到像现在这样声名远扬,并真正以优质优价走向全国、全世界,还要归功于2019年落地的北部石材产业园项目。”
原来,为让天岗石材产业升级换代,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蛟河市瞄定目标、主动出击,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南下招商,于2019年成功引入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由此彻底搅动天岗石材业“一池春水”。
该项目立足国际化战略视野,志在打造石材行业标杆,集“生产加工、矿山开采、循环利用、展示交易、商务服务、科技创意、仓储物流、世界石材进出口加工”八大功能区为一体。项目初期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以上,计划落地企业100户以上,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达3亿元,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
“这个项目给我们本地企业带来的震撼堪称巨大,因为它带来了超前的生产经营理念、先进的生产技术、高端的生产设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它就像马拉松的领跑者,我们一定要学会与之共舞,学会转型升级、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石文君说。
百闻不如一见。带着好奇,采访组一行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学习完安全常识,戴好安全帽,获准进入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建江、华善、中吉几家企业采访。
眼前的一幅幅景象,怎一个“震撼”了得!偌大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水花飞溅,却不见几个工作人员,生产线几乎全部是电脑操控。流水线上,经过十数个小时的切割,一块块巨大坚硬的花岗岩石材荒料就像变魔法一般,变成了一张张精美的“吉林白”高端大板,定厚、磨光、做防护、打包装,再经由海陆空,发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你们看,这台金刚石多股绳锯,是全亚洲规格最大最先进的,价值700多万元,一次能切割出56片长3.5米、宽2.4米的‘吉林白’高端大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机场、高铁、地铁、体育场馆等高端市场供不应求,现在按订单加班加点都生产不过来。”中吉公司负责人高沛介绍道。
“截至目前,园区已落户高端石材加工、碎石加工、石粉深加工等企业40余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15亿元;带动本地18家企业升级改造,完成投资7.63亿元。”吉林蛟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叶成坤如数家珍,“单从就业来看,在天岗,就有将近两万人直接和间接从事石材产业,其中外地人约有5000人,来自全国14个省市。像大家刚刚采访的华善公司总经理李清木,就是一名归国华侨,老家在福建,这几年已经以天岗为家了。”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一点,在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成立之初,蛟河上下和相关各方就已达成共识。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落实到具体环节,就是要科学开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采访途中,叶成坤边走边介绍,“我们以东达公司为代表,实现了由粗放式开采向现代机械立体式开采的转变;以中吉公司为代表,加工设备实现了由落后小锯向先进塔锯、绳锯的转变;以鸿源绿洲为代表,石材固体废弃物由单一利用,实现了向深度开发综合利用的转变,打赢了环境整治翻身仗。”
“我们年处理石粉150万吨,产品还是粉状物,是陶瓷、玻璃、橡胶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原材料,对园区生产过程产生的石粉全部‘吃干榨净’、变废为宝。别看石粉这么多,用不上两天,我们就能全部消化掉。”带领采访组穿行在管线密布、迷宫般复杂的生产线,指着堆成小山一样的石粉,鸿源绿洲负责人李士敏十分笃定。
污水零排放、粉尘达标排放、所有石材废弃物全部得到有效处理、产业链条实现完美闭环、牤牛河治理、矿山复绿……一个个“硬骨头”啃下来,人们欣喜地发现,天岗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岗石材产业园区也于2021年12月27日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省唯一的“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从忙碌的矿山到林立的工厂,从设备先进、符合环保要求的生产线到精美绝伦的超大石板材,从变石粉碎渣为宝到清清流淌的牤牛河水,从清晰合理的园区规划到完备产业链不打折扣的落实,一路寻访,一路见证,一路赞叹。在矿山观景台留影时,被深深震撼的采访组成员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天岗石材人点赞,为“中国北部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石材产业园”愿景正日益变成现实点赞。
雨过天晴,山间薄雾如纱似幻。站在观景台极目远眺,只见已完成修复的矿山坡地以及山路两旁,满是紫穗槐、樟子松等灌木、乔木的曼妙身姿,苍翠欲滴、美如画卷。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9号)
下一篇:最低0883元W!南网能源14GW光伏组件开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