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一头连着城市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群众高品质生活。民生“成绩单”得分越高、底色越厚重,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就越高,后劲就越足。在兰州市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的新征程上,民生是一道必须答好的必答题。
2023年以来,兰州市聚焦强省会行动目标任务,着力推进市委“1139”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干推动发展,用实绩服务群众,在强治理提升幸福底色、强交通便利群众出行、强服务解决急难愁盼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交上满意的“民生答卷”。
“我和妻子今年生病住院花了很多医疗费,现在生活比较困难,可以申请低保吗?”永登县龙泉寺镇龙泉村村民魏某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咨询。恰逢该村“周四说事”,接待人王宗维向魏某详细询问了情况,并立即与村党支部魏芳道进行沟通,得知情况后,魏芳道立即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按照程序为魏某家申请了低保。
龙泉村“周四说事”工作法是该村两委班子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由村两委班子成员、社长、网格员等每周四集中到一起,全天候等群众前来“说事”。村民提意见、说困难,村两委班子成员记录、跟踪、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板凳会”“炕头会”“地头会”,做精做细网格服务管理,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2023年以来,兰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构建横向为“乡街、村社、小区村组”网格联动治理架构、纵向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三条线协同发力机制的“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新格局,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兰州样板。
前些日子,城关区青白石街道云麓山社区的网格员杨庭芳在“小兰帮办”小程序“我要报事”后台收到了一条求助信息。家住碧桂园小区的邓生龙,家中卫生间主管道漏水三年,一直都没有与物业就“谁来维修”协商出结果。接到求助信息后,社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三方调解,最终由物业来出维修费,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
困扰邓生龙三年的问题,能够得到又快又好解决,得益于“小兰帮办”搭建的公众诉求办理平台,让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实现社区治理效能最大化。兰州市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基层治理的方式、手段,创新机制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
如今,走进兰州市小兰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12345热线服务大厅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接线员们正倾听并记录市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小兰帮办”APP及小程序上,群众报事、说事和网格员采集问题不断上传,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转交有关责任部门,跟踪督办、及时反馈……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用实干担当促进发展,用为民服务践行初心。兰州市打造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小兰帮办、一门统管”解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多渠道汇聚诉求、大数据助力解纷”经验入选“全国优秀创新经验”,兰州跻身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行列。
同时,兰州市坚持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用脚步丈量民情,建立落实机关干部“返乡走亲”、乡街干部“驻村连心”、村社干部“入网知心”、基层党员“联户交心”等“一亲三心”工作机制以及“民情日记”制度,把民情收集上来,把问题解决好、为群众服务好。建立“民呼我为”“民事直说”“接诉即办”等工作机制,健全基层统筹、条块结合、多方参与的工作体系,以看得见、实打实的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B413#路通了,可以从这个家属院直接走到草场街车站,出行非常便利,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谢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了这个新春的贺礼。”2月7日,市民汪慧芬感慨地说,仅仅8天时间,这条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断头路”就建成通车了,她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词“兰州速度”。
B413#路位于城关区草场街街道砂坪村附近,是东西向支路,与B422#路相接,全长390米,而横亘在安乐村小学东侧的一堵墙和一院平房却把这条路一分为二,形成了“断头路”,影响两边居民生活。尤其对墙东侧森润家园和砂坪村1号大院近1.2万居民而言,墙西边的中小学、商业中心、便民市场都近在咫尺,但只能望“墙”兴叹,不得不绕行。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既是2024年兰州市票决出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也是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的重要内容。而群众呼声强烈的 B413#“断头路”,被确定为全市首个道路疏解项目。
1月29日,省委、市委张晓强在城关区调研督导10条“断头路” 打通工作时来到B413#“断头路”,查阅规划图纸,进行实地踏勘,听取贯通方案和区域交通优化工作汇报,详细了解政策处理、项目建设和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现场协调解决并进行交办。
1月30日晚,B413#路开始动工;1月31日,拆除墙后闲置平房;2月2日,拆除围墙;2月5日,回填2300方土方、铺设300方砂石料;2月6日,沥青混凝土铺筑完成,2月7日,B413#路顺利贯通。8天时间里,在市委主要领导的督导推进下,城关区相关部门单位通力协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昼夜奋战,克服降雪低温天气影响,比预期提前一天完工。
交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撑性、服务性作用。强省会必先强交通,强民生必须强交通。
2023年以来,兰州市深入推进强省会行动,编制实施《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网》和《重振兰州枢纽行动方案》,启动开展综合交通大会战,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问题,扎实推进“畅行兰州”建设,加快构建“立体多元、外联内畅、绿色智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缓解交通拥堵、方便群众出行、提升城市能级。
如今,随着轨道2号线兰阿公路主线、南绕城高速金城南出入口通车运营,北滨河路西延线、柴家峡大桥至港务区大桥联络线、中国智能骨干网(甘肃)申通枢纽中心等强链补链项目建成投用,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主体完工,中川国际机场三期T3航站楼主体完工,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开通运行,白塔山隧道全线贯通,群众出行更加便利,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道路通,百业兴,幸福至。外联内畅的交通格局,不断优化的出行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升了民生福祉,更为兰州市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注入强劲动力。
龙年春节前夕,省委、市委张晓强来到城关区、安宁区实地察看黄河北片区供暖情况,调研推进城市供暖保障工作。这个冬季,张晓强已经先后五次深入供热企业、居民小区,实地查看供热系统运行情况,认真听取群众对供热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场推进城市供暖保障工作。
冬季供暖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冷暖,事关民生福祉。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冬季供暖工作,及时部署开展“访民问暖”行动,从2023年10月初开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实地调研城市供暖保障工作,提前作出安排部署,确保群众寒冬有温暖、城市服务有温度。
真心实意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点赞。兰州市委主题教育办公室成立8个“访民问暖”行动督导组,各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服务新模式,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全覆盖推进“四访四问、四查四看”,对全市进行不漏一户、不落一家的全域走访排查,通过与居民面对面交流,询问供暖情况、室内温度以及是否存在供暖问题的方式,认真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困难,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实际问题。“访民问暖”行动开展以来,解决问题9676个。
“孔阿姨,您家里暖气热不热呀?有没有出现间歇性供暖?”全市集中供暖刚刚开始,七里河区晏家坪街道工作人员来到省建二公司小区居民孔玉琴家中,实地了解居民家中温度是否达标。
“我们家现在室内有24℃。”孔玉琴指着家中的温度计说,由于整栋楼暖气管道锈化严重,前几年家中暖气一直不热,前些日子街道社区和供热站协调更换了管道,家里温度立马就上来了。
“访民问暖”行动中,兰州市坚持用脚步传递,靠线小时关注居民微信群、“12345”投诉件的同时,还主动公示街道社区、各供热站 24小时值班服务电话,向居民发放“兰州供热便民服务卡”,做到渠道畅通、回应及时,真正把“访民问暖”行动做成了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的好事实事。
民生之基筑得越牢,群众幸福的底色就越足,城市发展的“温度”就越高。2023年,兰州市加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扎实办好为民兴办实事,积极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位下乡进村等活动,引导经营主体稳岗拓岗,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8.01万人。改造老旧小区237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城区雨污分流、供热分户改造稳步推进。完成雁滩公园升级改造,七里河体育场拆除重建工程。
同时,扎实推进“扩容增校”两年攻坚行动,加快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建设专门学校,招聘同工同酬聘任制教师770人,新增学位1.2万个。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和6%。虚拟养老院与家政企业融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经验在全国推广,荣获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全省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兰州市聚焦强省会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全力改善民生,持续提升民生福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如今,以往困扰群众的一桩桩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正变成一件件省心事、放心事和暖心事。(记者 颜晨 吕胜军)
上一篇:流言板]美记:湖人球馆门前一部分混凝土已被拆除以容
下一篇: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通报2024年第一批10起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