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壁上丹青 盛唐气象——唐韩休墓壁画考古发掘与保护展”正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火热展出中,这是唐韩休墓壁画历经约十年科学保护和修复后,首次集中对公众展出。
作为唐墓壁画中的代表,韩休墓壁画以其气势恢宏、细腻灵动、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等特点,备受文博和美术爱好者的关注。由于发现时受损严重,文保修复专家对这些壁画进行了一系列科学保护和修复工作,整体时间跨度长达十年。墓主人韩休是谁,这些珍贵的墓葬壁画是怎么被发现的?韩休墓壁画整体揭取搬迁体量之大,可谓陕西历史博物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整体搬迁项目,可为何要搬迁壁画?壁画修复时间又为什么花费了十年之久?在修复过程中,有何难处和惊人发现呢……本期,就让我们跟随文博专家的讲解,一起了解幕后的故事——
据考证,韩休,字良士,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开元二十一年,受到中书令萧嵩的举荐,担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最至宰相。其妻柳氏,生于武则天垂拱三年,卒于玄宗天宝七年,与韩休合葬。虽然韩休位高权重,但他更出名的一个身份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五牛图》的作者韩滉的父亲。巧合的是,韩滉继承了父亲的学识,也成为了唐德宗时的宰相。
韩滉创作的《五牛图》黄麻纸本,目前珍藏在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镇国之宝”之一。此外,作为中国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五牛图》还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虽然图纸上并无作者落款或印章,但在画卷及尾纸上有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一门出了父子两代宰相,也侧面证明了韩休其人的家风素养,他为官清廉、文采斐然、有仁者之勇,面对君王直言敢谏,和前辈魏征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君瘦国肥”的典故。对此,《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记载说:“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掺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据这些典籍记载,唐玄宗对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的韩休既爱又怕,以至于日渐消瘦。有人问为何不将他贬官,唐玄宗回答说:“我虽看起来瘦了,国家却必定丰盈富裕”,还表示“韩休多次谏言,我退朝之后反而睡得安稳,我用韩休正是为了江山社稷”。
基于此,韩休这样一个地位尊崇、满腹学识的人,故去后的墓葬壁画又岂是凡品?果然,韩休墓作为由墓道、5个过洞、5个天井、6个壁龛、封门、甬道、墓室等几部分组成的唐代高等级墓葬,虽墓内被盗严重,损毁了很多珍贵壁画,但其存留下来的部分依然震撼了世人。
韩休墓是偶然发现的。2009年,警方在追索唐贞顺皇后武惠妃敬陵石椁的过程中,意外在犯罪团伙的移动硬盘中发现了一批绘制精美的唐代壁画。201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这一唐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通过墓志得知,墓主人为盛唐宰相韩休及夫人柳氏。值得一提的是,墓葬所处的少陵原一带,是唐代一处贵族墓葬区,已发现了贞顺皇后敬陵、韦氏家族墓、长孙无忌家族墓、杜如晦家族墓等高等级墓葬。因此,韩休墓的发现,无疑是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考古发现,韩休墓的墓葬平面呈“刀把”形,坐北朝南,长约40米,由长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墓道、甬道、墓室均绘有壁画,已被盗墓分子严重破坏,室东壁的乐舞图壁画最为完整。当时的专家留下记录:甬道、墓室绘有精美的壁画,墓室4壁包括穹窿顶共绘画11幅,其中南壁1幅、东壁1幅、北壁2幅、西壁6幅、穹窿顶1幅,四壁绘朱雀、玄武、高士、山水及乐舞等图像,顶部为日月星象图。
韩休墓墓志的发现,也为研究韩休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起到了纠史的作用。据《旧唐书·韩休传》和欧阳修等人编著的《新唐书·韩休传》记载韩休为京兆长安人,而墓志显示韩休为昌黎人,秦皇岛昌黎县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祖籍地。墓志记载韩休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史载死于739年。史载韩休有5个儿子,而墓志显示其有9个儿子。
此次展览,韩休墓成功修复的21幅壁画全部亮相,迎接着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这些千年前的壁画焕发新生,栩栩如生、美不胜收。但九年前它们刚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时的样子,韩休墓壁画修复负责人杨文宗和他的团队至今都忘不了。
杨文宗介绍,韩休墓发现时,专家在墓葬发现5个大盗洞,不仅陪葬文物丢失无几,精美的壁画也惨遭盗墓分子的破坏。当时,在深达12米的墓室发现这批珍贵的壁画时,因时间及地下水、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影响,壁画出现了霉菌、酥碱、空鼓、起翘变形、微生物损害、颜料剥落等病害,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在墓葬甬道两侧绘有以唐代仕女图和宦官抬箱图为主题的壁画,残损严重;墓室东壁的乐舞图壁画最为完整;西壁6幅树下高士图,2幅已经被盗墓分子切割盗取,只留下4幅;南壁是朱雀图,北壁西侧为玄武图,发现时,已被盗墓分子严重破坏,下方留下上千块碎片;北壁东侧为山水图。墓室穹窿顶上满布星象图。
从考古角度来说,青铜、陶瓷之类的文物,即使经历千百年依然具有一定支撑力,但使用泥土及草、麻、颜料等纤维类材料复合制成墓室壁画,却没有前者的耐久度。加之墓葬壁画所处环境特殊,有些看似保存完好的画作其实早已腐蚀无存,颜料以粉状形态附着在画表,即使呼吸稍重都可能导致其脱落。由于墓室已经无法保证壁画安全,经过3次专家论证,文物部门决定进行揭取,随后进行搬迁保护。
2014年7月,壁画的揭取搬迁工作拉开序幕:清理表面泥渍,提取信息、记录现状、检测病害、科学分析……文保修复人员采取各种措施和科技手段,监测墓室内部微环境数据,分析壁画状况。最终得出的结果并不乐观:墓室环境湿度相对较高、温度变化较大、土壤含水率较大、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标……
保护工作最关键的一步是揭取,但顺利揭取壁画的前提是做好清理。比如甬道内脏污的人物壁画,文保修复人员用棉签蘸取蒸馏水等对壁画无害的液体,耗时约三个月才一点点将它们表面的泥土、霉菌擦干净。清理完毕后,还需对壁画开裂的边缘、缺失的部位进行加固,不同形式的加固还需采取如空鼓灌浆、表面封贴等不同措施应对。比如墓葬壁画因本体含水量大,会影响加固药水效果,所以加固之前需加一道烘烤程序再喷洒药物。整个揭取搬迁工作用时近两年,在经历监测分析、处理病害、加固剥离等过程后,这批壁画安然存放进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集保护与研究为一体的专用展室。
壁画的揭取采用了从地仗层切割、剥离与分割壁画墙体相结合的方案。以传统铲取法,即从壁画背面地仗层与墙体分割的方法,对墓葬甬道壁画、墓室西壁四幅屏风画等面积较小的壁画进行揭取;对大幅壁画,则采用连同壁画支撑体即砖墙一起分体搬迁的方式。其中,山水图、乐舞图、朱雀图因画幅体量大,就选择了这种分割壁画墙体的方法揭取搬迁。这是陕西乃至全国首次整体搬迁体量如此之大的3幅大型壁画,很多技术和方法都在学界开创了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壁画保护工作采取了三维信息扫描、高光谱图像记录及离子色谱等科技手段,利用实时监测数据系统记录与分析环境温湿度、土壤梯度、含水率等数据,并形成了数万字的工作笔记。
比揭取搬迁更耗时耗力的,是力求在保证真实性基础上进行壁画修复——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复原壁画原始状态和艺术价值。
杨文宗介绍,经发掘,该墓葬出土了骆驼、马、牛、鸡、鸭等陶质文物140余件,在甬道、墓室还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题材有朱雀、玄武、高士、山水及乐舞、日月星象图等。《玄武图》是这批壁画中受损最为严重的,当文保修复人员发现它时,缺失近二分之一,图中的“玄武”已经是一堆几乎碎成渣的残片了。碎片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其拼接难度可想而知。文保修复人员坦言,那感觉就像没有图纸却不得不硬着头皮“盲拼”一幅上千块碎片的拼图。幸运的是,通过高清扫描设备和高光谱对画面,文保人员最终对玄武图进行了信息采集,对现场拾取的壁画残块进行拼接。与玄武图被毁前珍贵的实物原貌照片作比对,最终才完成了壁画的复原性修复,上千块碎片被还原为一幅精美的壁画。
据悉,此次展览共分为“韩休墓的发现”“甬道壁画”“墓室南壁壁画”“墓室西壁壁画”“墓室北壁壁画”“墓室东壁壁画”“墓室穹顶壁画”等七个单元,首次集中展出了韩休墓室的乐舞图、山水图,以及朱雀、玄武、日月星象图等不同类型题材的墓室壁画。成功修复的21幅壁画全部亮相,这些壁画内容丰富,风格写实,造型生动,线条流畅,气势宏大,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表现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和美好理想,也描绘了属于盛唐的辉煌与浪漫。
杨文宗介绍,虽然韩休墓壁画修复保护历时十年之久,但是关于它的研究却并未停滞,一直都在进行。西汉时期墓葬中就出现了壁画,据史料可考,汉代时墓葬壁画发达,形成墓葬考古特有的风貌,发展至唐代墓葬壁画达到了又一个高峰,事死如生的观念让墓葬构造也仿照了生者在人间的等级制度,墓葬壁画也成为墓葬等级制的重要标志之一。唐朝文化发达,对外交流密切,是我国历史上稳定、经济繁荣、开放统一的强盛王朝。唐墓壁画这一独特载体,最能直观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皇族贵胄生活和精神追求。据了解,目古共计发掘2000多座唐墓,只有100多座墓葬有壁画,均为皇室、贵戚、王公和墓葬。在这些墓葬壁画中,有乐舞图的墓葬时代基本集中在唐初期到盛唐时期。韩休作为盛唐时期的一代贤相,他的墓葬壁画类型多样、精彩纷呈,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那一时期墓葬壁画的高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在这批壁画中,韩休墓墓室北壁东侧的山水图,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古代独幅山水壁画,采用了重深、焦点、透视等技法,将我国绘画史上独幅写实山水的历史从宋代提前到了唐代;东壁的两组歌舞伎乐共舞图,亦开创了同类题材的新篇章。这些壁画不仅表现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和美好理想,也描绘了盛唐那个辉煌的时代与浪漫的社会。东壁的乐舞图画幅宽392厘米、高227厘米。整幅画面共绘14人,其中女子皆为汉人,除补绘的持竹竿者似为汉人外,其余男子皆为胡人。女部为典型的唐人形象,男部为胡人形象,中间有一男一女和乐起舞,画中的人物个个表情生动、形象逼真。整个乐舞置于山水环境中,俨然一场室外音乐聚会,气氛和谐热烈。画中有演奏箜篌、琵琶、排箫、铙、筚篥的乐手,还有跳胡旋舞的舞者,这些乐手演奏的部分乐器和“胡旋舞”来自西域。经专家研究,乐手演奏的极有可能是“胡部新声”或“龟兹乐”,这种双乐队双人合舞形式的乐舞图在全国也是首次发现。 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
上一篇:国家会议中心二期计划明年正式投用 北京朝阳将增加一
下一篇:阳光新路一大楼墙体被凿大洞居民:怕是承重墙啊